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14 11:39:03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实践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1

主题:幼儿园大班主题:我要上小学主题关注:

1、行为习惯方面

(1)、入学的适应能力,如理解并听从指挥、用好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自己整理并保管好物品、会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等。

(2)、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爱护和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品、遵守集体规则、学会独立和及时地完成作品等。

2、情感与态度方面

(1)、知道上小学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明白上小学读书是件快乐和有趣的事,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学更多的本领。

(3)、懂得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该坚持到底去克服困难。

3、认知方面

(1)、丰富有关小学的经验,如小学校园的环境、小学生一天生活的安排。

(2)、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如环境、作息时间和学习形式等。主题价值的分析:每年五六月,家长和孩子们谈论和关心的`热点是孩子的入学问题,而孩子们想了解小学,了解小学生生活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于是,我们便自然地进入了大班的最后一个主题“我要上小学”。该主题活动对幼儿从情感上、能力上、习惯上做好入学准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特别指出“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事实上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以及与相邻的教育衔接”。因此,丰富幼儿有关小学和小学生生活的经验,根据小学生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能力,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活动名称:书包里的朋友

活动背景和设计理念:大班的幼儿每天会带自己的小书包上幼儿园,但是这个小书包毕竟不同于小学生背的书包。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小学生的书包里应该放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小学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摆放和整理小书包等。本次集体活动意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了解小学生活的愿望,感受即将成为小学生的高兴。活动目标:

1、看看、比比、说说,小学生的书包应带上哪些学习用品。

2、能根据课程表,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准备:一只由小学生整理的书包,幼儿每人自备一只书包。

活动过程:

1、书包里有哪些朋友

重点提问:小学生的书包里放了哪些东西?哪些是小学生读书必须带的物品?(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述,将书包中的物品分类并作简要记录。)

小结:书包、铅笔、橡皮、铅笔盒、垫板等是小学生读书必备的学习用品;餐巾纸、水壶是小学生的生活用品;棋类、毽子等文娱用品可以在下课十分钟或放学后玩耍。

2、把书包里的朋友整理好

重点提问:你想在书包里放什么?为什么?如何知道每天应该带什么书?(出示一张小学生课程表)哪些东西不能放在书包里?小结:每天整理书包的时候,应该根据课程表,决定要带的书和学习用品。根据上课的顺序整理好书本,各种学习用品应分类摆放,这样可以方便取用。

课程反思与评价:活动中教师的回应包括重复、解释、提炼、归纳、反问和追问等。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回应时的提炼和归纳的策略,如将物品归纳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文娱用品,根据课程安排合理准备和整理书包中的物品等。

主题实施评价:我们从整理小书包的竞赛游戏入手,引发幼儿了解怎样做个合格的小学生的愿望。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周边小学及家长的自愿,围绕提高幼儿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这一主题对幼小衔接的意义重大。因此,该主题活动尤其要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面对即将来临的小学生活可能会遭遇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利用各种机会,联合家长,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在主题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尤其应注重增加生生互动来激发情感;采用游戏方法来培养能力;抓住寻常时刻养成习惯,尤其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2

最近,笔者拜读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鲁子问教授撰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一书感触颇深,使我对任务型教学有了更深刻、透析的认识。

任务教学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以在情景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的方法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使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完成任务,获得结果,发展语言实践能力。简言之,任务教学要求教师围绕指定的交际目标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标。

任务教学包含三个部:任务前(Pre-task),即在任务的前期准备阶段,教师要把主题和任务介绍给全班学生,即明确活动任务和目标;任务中(While-task),即师生围绕主题而设计一系列真实的或模拟的、尽可能接近社会生活的任务和活动,熟悉语言,运用语言,通过获得、处理和运用信息做事情;任务后(Post-task),即最后产生一个活动的结果。整个教学围绕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悟、体验并学习和习得语言。这是一个动态的、各种语言技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均得到综合运用的过程。

本书还让我明白,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六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让我对英语课堂中的任务的意义及设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解答了一直以来困扰我的两个疑惑:

疑惑1:我在课堂做的任务不叫任务叫什么?

我对任务的`理解即:处理对话、文章是通过完成相应的练习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讲语法、翻译、知识点的呈现与训练的过程的活动。看了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否定了我的这些做法。书上举例说:情景对话、较色扮演、角色朗读对话、给出几个问题,读对话或短文回答这些问题,都不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那么什么才是任务呢?我继续读书。搞明白了这些自己看来所谓的任务并不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所指的认识是真实的任务。那么什么才是真实任务呢?

疑惑2: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之间有什么联系?

此书中还举例:我们课堂上可能常操练这样的对话:教师手里拿个苹果问What’s this?同学回答It’s an apple.这就是不真实的交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苹果,只是不知道苹果这个词而已。还有我们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可能会设计成:教师一边写字在黑板上,一边说I am writing.这也是不真实的交际。因为人们不会一边做动作一边自言自语地描述。那我就想了,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上课惯用的练习方式,为什么现在却被否定了?通过解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我们课堂上所做的的这些活动只能称为“学习型任务“,即课堂以外不会发生的事情。换言之,我们只有在练习现在进行时时才会边画画边说I’m writing.课堂以外我们不会这样做的。还有,我们只在课堂上才会针对一个对话或短文给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大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或判断正误。这些活动只能称为是为了实现某种学习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任务,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而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应该是指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各种事情的任务,也就是说,学生离开课堂以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事情,如订飞机票、写信、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为了确定本版墙报应设置哪些栏目等,这些与现实生活中做的事有联系的生活才叫做真实任务。当然,这些真实任务也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书上42页就举出了一个真实的任务设计,并且对于如何对任务进行选择在52页出世了一个图示,告诉我们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远及近的原则。同时强调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以表达意义为主,而不是以操练语言的形式为主,同时不过分强调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只要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意义的表达上就可以了。我的理解就是:比如设计一个买机票的任务,可能是按照怎样打车----告诉司机目的地----付钱----到机场----有可能找不到售票处----寻求帮助----找到售票处----怎样与售票员的相关对话----最后买到了票。这只是我通过对真实任务的理解,假设的一个任务。那大家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过程中,要有语言的选择,确定如何完成这个任务,而中间环节的完成要实现英语协商。因为书中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可以使用他们以前学过的或接触过的任何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表达,当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真实任务及如何实施真实任务时,我又产生了疑惑。

通过学习本书结合自己的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如果将任务型语言教学运用与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能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视角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归因分析,探索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下促使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有以下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将任务型语言教学运用于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论证了学困生转化的可能性和任务型语言教学对学困生转化的优越性,丰富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

2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下,为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学困生转化探索了有可操作性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推动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3试图呼唤教育工作者关注学困生,想方设法转化学困生,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